2023年9月25日,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普通外科(甲乳疝外科)为一名患者成功实施了腹腔镜联合胃镜下Heller(贲门食管)肌切开术(LHM)+胃底折叠(Dor术式)治疗贲门失迟缓症。该术式为曲靖市首家医院开展,填补了曲靖市手术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的空白。
朱先生,56岁,近半年被一种“奇怪”的疾病困扰着,起初无法进食固体食物,只有借助喝水才能下咽,后来连吞咽半流食也很困难,严重时常发生食物反流,近3个月上述症状逐渐加重,由开始可以进食固体状软食到只能勉强进食少量液体状流质。一提起进食后咽不下去,朱先生就痛苦万分,看着食物特别想吃,但是吃进去却难以下咽,或者马上又吐出来,半年来“因噎废食”,致使体重急速下降约20Kg。由于缺乏营养,导致重度贫血,全身无力,精神不振,严重影响朱先生的身体健康。
2023年9月18日,患者到市二院就诊,经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发现他的贲门“打不开”,导致食物通过食道进入胃部时,被“拒之门外”,诊断为贲门失迟缓症。入院后完善胃镜检查显示食管内陈旧食物残渣存留,食管下端“紧箍咒”样窄缩环形成,胃镜无法通过,食管测压、24小时食管测酸等相关检查,均支持贲门失迟缓症,诊断明确后,经术前评估,有手术指征,于2023年9月25日在麻醉科配合下,普通外科高瑞岗主任团队联合消化内镜中心为患者实施了Heller肌切开术(LHM)+胃底折叠(Dor术式)。
手术在胃镜的引导下,用超声刀切开食道肌层约6cm长缩窄环,切开过程中为避免切破食管,需要术者有精湛的技术以确保紧贴肌层下方的粘膜层完整无破损。术中同时行食管前胃底折叠(Dor术式)来预防切开术后并发胃液食管反流。手术历时2小时,术后恢复顺利,第10天患者可进食流质饮食,顺利出院。通过电话随访,朱先生现已可以安心痛快的正常饮食,未再出现吞咽困难等不适症状,体重也增长了5㎏,半年顽疾一朝驱除,手术疗效得到患者及家属充分肯定。
【相关阅读】贲门失弛缓症,是由于食管贲门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临床表现为咽下困难、食物反流和下端胸骨后不适或疼痛。本病为一种少见病,发病率约为1/10万人,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20~39岁的年龄组。儿童很少发病,男女发病大致相等。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1、咽下困难。无痛性咽下困难是本病最常见最早出现的症状,占80%~95%以上。咽下困难多呈间歇性发作,常因情绪波动、进食过冷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而诱发。2、疼痛。约占40%~90%,可为闷痛、灼痛、针刺痛、割痛或锥痛。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后及中上腹。3、食物反流。发生率可达90%,相当量的内容物可潴留在食管内至数小时或数日之久,而在体位改变时反流出来。4、体重减轻。体重减轻与咽下困难影响食物的摄取有关。5、出血∽和贫血。患者常可有贫血,偶有由食管炎所致的出血。6、其他症状。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的增高,患者很少发生呃逆,为本病的重要特征。在疾病后期,会出现干咳、气急、紫绀和声音嘶哑等症状。既往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包括口服药物、内镜下注射药物、球囊扩张和支架治疗等方法,但不能最终解除食管下端括约肌梗阻,疗效不肯定,复发率较高;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较少复发,且最大程度的避免了术后胃食管反流,充分体现“微创治疗”的优越性。
2025-08-28
2025-08-28
2025-08-28
2025-08-27
202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