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电话:0874-3334797(工作时段)
0874-3313021(非工作时段)
当前位置:
>  首页 >  医院动态 >  二院资讯

“柔肠百结”护理“造口人”

  • 发布时间:2016-07-18
  • 来源:曲靖二院
  • 作者:曲靖二院
  • 浏览次数:9618
——记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护士长罗生蕊
图一:曲靖市二院胃肠外科罗生蕊护士长
所谓“造口人”,是结直肠、膀胱病变(如结直肠癌、膀胱癌、肠梗阻等),为保住患者性命,医生通过手术切除患者病变部位,然后在患者腹部左侧或右侧开一个口,这个口称为“造口”,患者的排泄物(大便或小便)即通过“造口”排出体外。患者出院后将在造口处粘贴一个袋子来装排泄物,医学上称这类患者为“造口人”。很多“造口人”在术后早期,因为改变了排便的通道,会产生心理障碍,拒绝接受任何处理造口和排泄物的指导,消极地对待造口。特别是在使用造口器材过程中出现漏便、漏气,甚至出现造口并发症时,便失望、自卑,拒绝外出、社交,渐渐自闭。为“造口人”关闭一扇“迷茫的窗”,打开一道“光明的门”,虽然使命璀璨,却柔肠百结,任重道远。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护士长罗生蕊说。
花自芬芳蕊自愁
简洁才美丽。罗生蕊,1995年毕业于昭通卫校,就职于会泽铅锌矿职工医院,2009年,调入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2011年7月,二院胃肠外科从普外科中独立出来,任胃肠外科护士长。
磨砺才成熟。在校期间,她第一次上解剖课就恶心、呕吐、往后躲,第一次参加抢救病人诚惶诚恐、心头鹿撞、不知所措,第一次料理尸体眼不敢眨、怯怯后退、恐惧入骨。工作后,在矿山医院起步,在二院急诊科抢救病人的前沿阵地任“特种兵”,在胃肠外科护士长岗位上当“领头羊”,起于忽微,长于实战,成于攻坚,熟于风雨,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护士长。
图二:为“造口人”进行特殊护理
怜悯才勇毅。“造口人”是一群特殊的病人,护理这群特殊病人,就不能用普通的技术,必以特殊技术善待特殊群体。出于对造口护理工作的热爱,罗生蕊到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及南京军区总医院胃肠肛门外科进修半年,深入接触和了解“造口人”这个需要被关爱的群体,深刻体会到他们的难言、隐痛和无助,坚定了为这个特殊群体服务的信念,学以致用,虔心做事,回报患者。2010年6月罗生蕊进修期间,正是女儿高考的关键时期,缺失母爱的高考,女儿就用优异的成绩向母亲提出严厉的批评和抗议,真是一对犟母女,两个泪人儿呀!人生还真的有很多无奈的机缘和巧合。2016年4月,罗生蕊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再次进修期间,又值女儿考研冲刺期,女儿的学习生活只能由丈夫和婆婆照料,本来女儿胃肠功能就不好,在这个节骨眼上,作为医护人员的母亲又掉链了。不知这次,女儿还能不能再用优异的成绩向母亲第二次提出严厉的批评和抗议?但是,这是一对劳动模范、两个革命母女呀,相信出类拔萃的女儿不会让母亲失望!罗生蕊到上海参加为期三个月的魔鬼式训练,要到7月份才结束,届时,罗生蕊将正式成为一名国际造口治疗师,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完美的服务,为他们解除痛苦,看到未来的曙光,罗生蕊感到无比宽慰和满足。
工作上成就的背后,往往是家庭的付出和辛酸。罗生蕊的家在昆明,人却在曲靖上班,所以,罗生蕊根本就顾不上家,甚至是家的一个“累赘”。2016年3月,罗生蕊的父亲病入膏肓住院,从事护理工作达二十多年之久的她,护理过无数非亲非故的患者,却没有护理过自己的老父亲,只是匆匆回昆看了两天,就赶回曲靖抢救病人。老父亲弥留之际,弱弱地对母亲说:“三儿(罗生蕊排行老三)忙,万不得已不要打扰她!”几天后,老父亲真的走了,罗生蕊因工作繁忙竟然没能在老人家临终前赶到病床前尽孝,作为女儿,罗生蕊愧疚不已。家人的体谅、理解和支持,是罗生蕊能安心学习、工作的最大动力。
世人只夸花妖艳,不知花儿也有愁。无意逢夏夏又至,有心思亲亲不在。
梅花香自苦寒来
面对“造口人”这群特殊患者,罗生蕊带领团队在科室召开了曲靖市首届“造口人联谊会”,医生、护士和“造口人”欢聚一堂,抱团取暖,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指导病人及家属,而且在心理上抚慰“造口人”,竖立起“造口人”的精神支柱,同时,还让“造口人”之间相互交流、沟通、激励,感到自己并不孤单,体会到社会、亲人并未抛弃他们,走出自卑自闭的雾霾。如今,罗生蕊带领团队已连续召开了三届联谊会,群体不断扩展,不仅本地“造口人”及家属踊跃入群,而且还吸引外地“造口人”积极入群。大家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彼此留有电话、微信。许多人遇到“造口”护理方面的问题,随时向罗生蕊电话联系,因为他们都知道罗生蕊的电话24小时开机。去年的联谊会上,大家庭的成员王老先生虽然去世了,但他的老伴却代表王老先生参加了联谊会,并在会上发言,用身边的实例,鼓励“造口人”及家属,坚定信心,愉快生活。听罢这感人肺腑的发言,罗生蕊眼泪直流,她哽咽着说:“面对绝症,我们回天乏力,但是,患者在世时,我们会竭尽全力让他们活得有尊严,这种能量源于我们护理人员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图三:带领科室护理团队进行护理技能操作培训
的确,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历程,但是,当罗生蕊真正面对病人的时候,她心中时时冒出“假如我是病人”的念头。她用这种换位思考的方式来审视自己,所以,要求自己技术上更加精益求精、服务上更加主动到位、态度上更加耐心细致,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来为患者造福。
罗生蕊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经常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患者,反问自己“此时此刻我有什么需要?有什么地方感觉不舒适?”于是结合专科特色,动脑筋、想办法,改革护理技术,创新护理方式,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摸索出一系列小发明、小改革,给患者切切实实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一是输液贴固定鼻肠管。传统胶布固定鼻肠管,固定的时间短,道管容易滑脱,而且影响美观。采用输液贴固定鼻肠管既美观又稳妥,固定时间长,避免了管路滑脱。二是巧用弹力丝袜确保PICC安全、可靠。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在胃肠外科开展后,随之而来的PICC维护也就成了护士们的工作内容,用弹力丝袜套在穿刺手臂上,既保证了PICC安全稳固,又避免了患者穿脱衣物时扯脱导管的危险。三是巧用造口袋。传统的引流管护理采用纱布覆盖,缺点是污染严重,伤口易感染,更换敷料次数频繁,引流液计量不准确。采用造口袋护理引流管,既减少引流液对皮肤的侵蚀,减轻患者不适感,又便于观察,引流液能准确计量并随时排放,减少更换敷料的频率及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四是疝手术患者的大裤衩。疝患者术后要求压迫伤口24h,常规方法是用毛巾包裹盐袋压在伤口上,这会造成患者因肢体活动而担心盐袋滑落感到紧张和担忧,导致夜间入睡不好,穿上自制的大裤衩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还不影响肢体活动。五是肛门伤口巧护理。一直以来肛门病患者术后敷料的粘贴是个难题,如胶布粘不牢、分泌液多、患者不舒适等;采用自制的肛门带,解除患者的不适,易观察,敷料更换方便还节约了成本。2014年10月,罗生蕊这些人性化的小发明、小改革荣获《科技部驼人医疗器械创新奖》,2015年8月21日,《护士‘巧手’让生命享受阳光》赞美了罗生蕊的感人事迹。
图四:多次外出进修学习
(到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进修,与徐洪莲校长合影)
罗生蕊记忆最深的是一位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行胆肠吻合术,其后并发肠梗阻、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术后并发肠瘘的危重病人。该病人是学生何某,男,21岁,因为生病住院已经休学一年了,病人来院时,经检查,专家作出诊断:肠肠吻合口瘘、胆肠吻合口瘘。原切口处可见两个大小约为2cm×3cm的瘘口,并有肠液流出,周围皮肤被肠液浸渍,破溃、疼痛,病人体重只有42公斤,情绪低落,不愿说话,依从性相当差,其父也没抱太大希望。每次瘘口护理,罗生蕊边操作边讲解,想方设法,为他减轻疼痛,消除他的顾虑和自卑,渐渐的,病人从没有任何表情到主动谈他入院前的瘘口护理体会,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经过多学科会诊,缜密研究,制定了最佳治疗方案。术后护理过程中,罗生蕊兼顾手术切口,巧妙地应用造口袋管理冲洗引流管,同时加强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终于治愈出院了,此时此刻,患者笑了,他的爸爸也笑了!随后,何某继续进入大学圆梦,假期,还特地来送锦旗,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解人疾苦,口碑载道。罗生蕊说:“真心护理,病人有知,家属感激,这就是护理人员的价值所在!”
图五:罗生蕊(左二)与患者及家属合影
图六:为国际造口治疗师
图七: 荣获各类奖项、荣誉
 
 

热门新闻

图片新闻

视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