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8月,云淡风轻,金桂飘香,气候宜人。2019年8月29日清晨,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里在一旁观看手术的人再次发出惊问,“哎!太神奇了,这手术怎么是绿色的?”这是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临床一支部党支部书记、肝胆一外科副主任刘天锡教授团队在为一例“肝脏肿瘤病人”手术,该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曲靖微创精准肝切除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腹腔镜下荧光染色联合术中超声双导航精准肝切除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实现了曲靖市二院在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脏疾病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图一:曲靖市二院肝胆一外科刘天锡主任医师团队为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荧光染色联合术中超声双导航精准肝切除术
刘天锡教授说,这是一项新技术,用“荧光染色导航”切肝。该病人诊断为“肝细胞腺瘤”,病灶与正常肝肉眼无明显界线,术中找不到目标(病变)肝脏,故把目标肝(病肝)染成绿色。该手术还有一个难点,肿瘤位于肝脏7,8段,位于腹腔右上膈下,周围肋骨包绕,右肝肥厚,操作空间狭小,加之该处大血管多,稍有不慎,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曾认为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区,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一些大型医学中心能完成这一位置的手术,省内未见报道,今天为了保证手术安全,我们还用术中超声时时监测并保护周围的大血管。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手术顺利结束,原来这类手术用常规开刀,切口长30-40cm,耗时长,常常需要输血,而现在用腹腔镜微创荧光染色加术中超声双导航手术,开4-5个小孔,出血不到100ml,感叹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
鉴于本病例特殊性,肿瘤与正常肝肉眼没有明确的分界线,若没有荧光染色和术中超声导航,只能根据影像学的位置凭经验去手术,往往会造成多切或少切,多切导致治疗过度,出现不该有的并发症,少切则治疗不到位导致病情复发或反复。而双导航正好可弥补这一缺点,染色把病肝贴上标签,目标准确。术中超声被誉为手术医生的第三支眼,能看到病灶周围大血管。这一技术的优点:一、能把病灶肝完整切除;二、正常肝脏不被误切。三、保证手术的安全性。从而达到精准肝切除,患者得到精准治疗。
经详细了解,该患者赵某,女,45岁,因一周前腹痛不适,行CT检查提示“肝细胞腺瘤”入院,曾在多家医院诊疗均认为:肿瘤位置刁砧,建义开腹手术,提到开腹切口30-40cm,患者惊慌失色,不能接受,经多方打听,患者于2019年8月10日转入曲靖市第二院人民医院肝胆一外科治疗,刘天锡主任医师团队为患者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全面讨论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为了更精确的定位病灶,确保手术安全、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决定采用“荧光染色加术中超声双导航”切肝的思路,凭借腹腔镜技术,联合B超室,采取腹腔镜下“超声导航”法,在高清晰的实时监控下,仅仅打几个小洞,就成功摘除了肿瘤。虽然操作上有难度,但患者十分受益,患者术后2天,正常进食,下床活动,恢复良好,无并发症,比预期的恢复快很多,家属对治疗结果满意。
图二: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家属对治疗结果满意
自2018年10月曲靖市二院完成云南省首例腹腔镜荧光正染精准肝切除以来,曲靖市二院肝胆一外科专家团队已完成10余例腹腔镜荧光染色精准肝切除手术,为省内开展手术例数最多的医院,同时刘天锡团队自制一套“简易第一肝门血流阻断器”为腹腔镜肝切除提供了安全保障,这一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授权。目前,多项技术达到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为更多的肝脏疾病患者带来福音,让更多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精准治疗。
图三:曲靖市二院肝胆一外科副主任刘天锡教授发明的“一种腹腔镜下第一肝门入肝血流阻断器”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